原文: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译文及注释:
洛阳的花儿,梁园的月亮,好花要买,皓月要赊账。
花儿依靠栏杆,看着盛开的景象,月亮曾经举杯问过团圆的夜晚。
月亮有盈有亏,花儿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是离别。
花儿谢去了三个春天,月亮缺了中秋节,离开的人何时才会回来?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洛阳小令·咏世》是一首抒情词,由唐代张鸣善创作。这首小令以洛阳牡丹盛开和梁园赏月的胜景为开场,营造出欢乐的氛围。此时,曲情已经开始铺垫,为后文的变化埋下伏笔。
到了第七、八句,笔锋就一转,抒发感慨。诗人写道:“想人生最苦离别”,表达了人生中最痛苦的分别之感。这两句话像是把前面六句的花月观赏和欢乐场面猛地拉回到了现实,让读者对一切的美好心情产生了一丝波折。
最后三句则进一步补充了前面七、八句的意思。诗人用花落会再开,月缺有重圆的方式,与“人去了何时来也”进行对比,并点明了这首小令的主旨——人生中,一切都是短暂的,但总有再聚的时刻。
整首小令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式的手法,将花月和人生镜像呈现,是一种温暖而深刻的哲理意味。张鸣善在这首小令中把抒情和哲理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杆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注释】:
- 洛阳:中国河南省的一个城市,素有“东方雅典”之美称。
- 梁园:一处位于洛阳市区南端的园林景点,是唐代宰相梁师成的私家园林遗址,曾经被誉为“北方江南”。
- 烂熳:形容花朵盛开、繁茂的样子。
- 举酒问明月: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圆:指月亮的圆盘。
- 缺:指月亮的缺口。
-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月夕”、“仲秋节”。
-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即农历正月、二月、三月。
- 离别:指分别、告别。
- 人去了:指过世、离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鸣善简介: 可以整理如下: 张鸣善是元代散曲家,名叫择,号顽老子。原籍在平阳(今属山西),但家在湖南,后流亡到扬州。他曾任淮东道宣慰司令史一职。张鸣善的词藻丰富,填词和度曲都有独到之处,常以诙谐的语言讽刺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他生活在元末的丧乱之际,深感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污浊,因此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作品。 虽然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尚不详细,但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来看,他应该生活在元末丧乱时期,时间大致在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