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译文及注释:
扬州往西去,到真州的路上,沿岸种满了万株垂柳树。路上有野店,酒香扑鼻,船只停靠,寒塘里渔民散去,白鹭初归。清晨的风吹过残月,田地和墓地静静地躺在那里,零露和浮云在魏帝台上飘荡。此时此刻,站在江边,思绪万千,白沙亭旁响起了悲伤的笛声。
注释:
扬州:古代地名,今江苏扬州市。
真州:古代地名,今江苏泰州市。
万树垂杨:形容沿岸树木繁茂,垂柳成行。
野店:路边的小店。
寒塘:寒冷的池塘。
渔散鹭:渔民散去,白鹭开始飞翔。
晓风残月:清晨的微风和残月。
屯田墓:古代的屯田制度中,农民在墓地旁边屯田。
零露浮云:清晨的露水和浮云。
魏帝台:古代建筑物名,位于今江苏扬州市。
临江动离思:站在江边,思念离别的人。
白沙亭畔笛声哀:在白沙亭旁边,听到悲伤的笛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沈德潜简介: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 沈德潜于1673年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颖善学,博闻强记,精通经史子集。乾隆元年(1736年),他荐举博学鸿词科,并在乾隆四年(1739年)的科举考试中成功考中进士。后来,他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务。 沈德潜的诗歌作品以歌功颂德为主,但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的篇章。他主张诗歌应该温柔敦厚、取材广泛、抒情自然。他的诗风清新婉约,语言简练明快,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的代表作品有《蝶恋花·晴川历历汉阳树》、《红楼梦外传·贾阅读全书得知大势》等。 除了创作诗歌,沈德潜还致力于整理和编撰古代诗歌,特别是唐代诗歌的选本和整理,包括《唐诗别裁》等多部作品。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誉,被誉为“清代诗坛一绝”。 据史书记载,沈德潜于1769年去世,享年97岁。他的诗作和学术成就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视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