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译文及注释:
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
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
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
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吴头无限情。
万里的金色波浪照亮了我的眼睛,十幅帆布在空中飞行。
微弱的山影似乎要消失,浩荡的江水却流传了六代的声音。
水底的鱼和龙在宁静的夜晚惊醒,天边的牛和斗星在深更时转动。
长风瞬间吹过京口,楚地和吴地的相遇充满了无限的情感。
注释:
万里金波:指黄河的波浪,金色是因为阳光的照射。
布帆十幅:指船上的十面帆。
微茫欲没三山影:指黄河两岸的山影在水面上显得模糊不清。
浩荡还流六代声:指黄河的水流声传承了六代人的时间。
水底鱼龙惊静夜:指夜晚黄河水底的鱼龙惊动了水面的宁静。
天边牛斗转深更:指天空中的北斗星在深夜中转动。
长风瞬息过京口:指长江口处的风很快地吹过。
楚尾吴头:指楚国和吴国的地理位置。
无限情:指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感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沈德潜简介: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 沈德潜于1673年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幼聪颖善学,博闻强记,精通经史子集。乾隆元年(1736年),他荐举博学鸿词科,并在乾隆四年(1739年)的科举考试中成功考中进士。后来,他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务。 沈德潜的诗歌作品以歌功颂德为主,但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的篇章。他主张诗歌应该温柔敦厚、取材广泛、抒情自然。他的诗风清新婉约,语言简练明快,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的代表作品有《蝶恋花·晴川历历汉阳树》、《红楼梦外传·贾阅读全书得知大势》等。 除了创作诗歌,沈德潜还致力于整理和编撰古代诗歌,特别是唐代诗歌的选本和整理,包括《唐诗别裁》等多部作品。他的文学成就在当时备受赞誉,被誉为“清代诗坛一绝”。 据史书记载,沈德潜于1769年去世,享年97岁。他的诗作和学术成就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视为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