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功名何处,算只合、付悠悠。怕僮仆揶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春来故园渐好,似不应、不醉把春休。剩买蒌蒿荻笋,河豚已上渔舟。
人间太半足闲愁。蓑笠梦汀洲。向桃杏花边,招邀同社,秉烛来游。连台听渠拗倒,更麹生、元不厌诛求。世事翻云覆雨,满怀何止离忧。
译文及注释:
问功名何处,算只合、付悠悠。
怕僮仆揶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
春来故园渐好,似不应、不醉把春休。
剩买蒌蒿荻笋,河豚已上渔舟。
人间太半足闲愁。
蓑笠梦汀洲。
向桃杏花边,招邀同社,秉烛来游。
连台听渠拗倒,更麹生、元不厌诛求。
世事翻云覆雨,满怀何止离忧。
译文:
问功名何处,算只能、付出漫长的努力。
怕仆人嘲笑,长年作客,像楚国的尾巴和吴国的头。
春天来了,故园渐渐变好,似乎不应该、不醉酒而放弃享受春天。
剩下的钱买了蒌蒿、荻草和笋子,河豚已经上了渔船。
人间太多闲愁。
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梦见汀洲。
在桃花和杏花边上,招呼着同社的人,手持蜡烛来游玩。
连台听着渠道的曲调,更加酿造出美酒,从来不厌倦追求。
世事犹如云雾变幻,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忧愁。
注释:
问功名何处:询问功名在何处,表示对功名的追求和渴望。
算只合、付悠悠:算计只能是合乎情理的,付出的代价是漫长而艰辛的。
怕僮仆揶揄:担心仆人嘲笑自己,表示自己的身份地位低下。
长年为客,楚尾吴头:长期作为客人漂泊在外,形容流离失所的境遇。
春来故园渐好:随着春天的到来,故园逐渐变得美好。
似不应、不醉把春休:似乎不应该,不应该不陶醉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剩买蒌蒿荻笋:剩下的钱只能买些廉价的蔬菜和竹笋。
河豚已上渔舟:河豚已经被捕捞上了渔船,暗示时光已经过去。
人间太半足闲愁:人世间的事情太多,使人感到闲愁。
蓑笠梦汀洲:蓑衣、斗笠是渔民的象征,梦想着在汀洲(指渔村)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向桃杏花边:朝着桃花和杏花的边缘,表示向着美好的事物靠近。
招邀同社,秉烛来游:邀请朋友一起来游玩,手持蜡烛来照明。
连台听渠拗倒:连续的台阶上听着水流的声音,形容心情烦乱。
更麹生、元不厌诛求:更加努力地生活,不厌倦地追求成功。
世事翻云覆雨:世事变幻无常,像云和雨一样变化莫测。
满怀何止离忧:心中充满了不止是离别的忧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黄机简介: 黄机(约公元1130年—约公元1190年),字几仲(一作几叔),号竹斋。他是南宋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曾仕州郡。黄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机的文学才华超群,早年即以诗文脍炙人口。他尤擅长写山水田园,笔调清新朴素,自成一格。黄机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人们在欣赏它们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其所含的哲学和历史内涵。 黄机著有多部文集和诗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竹斋诗余》,该书共收录了黄机的300多首诗歌,并在当时广泛流传。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美的乐府诗和七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机的出生和死亡年份并不确定,但根据记载,他生于公元1130年左右,逝于公元1190年左右。除了文学方面的成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