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香(同前)》拼音译文赏析

  • guó
    xiāng
    tóng
    qián
  • [
    sòng
    ]
    cáo
    xūn
  • shí
    yuè
    xīn
    yáng
    táo
    xìng
    xiù
    gōng
    diàn
    殿
    chūn
    xiāng
    bǎo
    kaī
    wén
    xié
    yìng
    shí
    kāng
    dàn
    qìng
    xīn
    féng
    lìng
    dàn
    xiàng
    huā
    weí
    qìng
    liè
    pín
    qiáng
    huān
    róng
    shì
    jiǔ
    shì
    shàn
    fāng
    yán
    cuì
    lóng
    zhāng
  • tiān
    xīn
    rén
    gòng
    sān
    chaī
    ruì
    cǎi
    tóng
    pěng
    yáo
    shāng
    jìn
    zhōng
    huáng
    piàn
    shén
    xiān
    jǐn
    xiù
    zhèng
    zhū
    lián
    gāo
    juàn
    yún
    guāng
    xiá
    líng
    zhù
    亿
    zài
    yǒng
    fèng
    yán
    jiǔ
    tiān
    cháng

原文: 十月新阳。喜桃杏秀发,宫殿春香。宝历开图,文母协应时康。诞庆欣逢令旦,向花闱、罄列嫔嫱。欢荣是九五,侍膳芳筵,翠扆龙章。
天心人共喜,拱三钗瑞彩,同捧瑶觞。禁中和气,都入法部丝簧。一片神仙锦绣,正珠帘、高卷云光。遐龄祝亿载,永奉慈颜,地久天长。



译文及注释
十月新阳。喜桃杏秀发,宫殿春香。宝历开图,文母协应时康。诞庆欣逢令旦,向花闱、罄列嫔嫱。欢荣是九五,侍膳芳筵,翠扆龙章。
天心人共喜,拱三钗瑞彩,同捧瑶觞。禁中和气,都入法部丝簧。一片神仙锦绣,正珠帘、高卷云光。遐龄祝亿载,永奉慈颜,地久天长。

十月的新阳光。喜庆的桃花杏花盛开,宫殿里弥漫着春天的芬芳。皇帝的年号开启新的纪元,文母协助时局的繁荣。庆祝皇帝的诞辰,花闱中摆满了美酒佳肴,宫廷中嫔嫱们排列整齐。欢庆荣耀属于九五之尊,侍奉美食的宴席上,华丽的屏风上绘有龙纹。
天上的神明和人们一同欢喜,拱起三钗迎接吉祥的彩云,共同举起玉觞。禁中充满着和谐的气氛,音乐声传入法部的丝簧乐器中。一片神仙般的锦绣景象,正如珍珠帘幕高高卷起的云光。祝福皇帝长寿万年,永远奉承慈颜,地久天长。
注释:
- 十月新阳:指十月的阳光明媚,意味着喜庆的氛围。
- 喜桃杏秀发:桃树和杏树开花,象征着喜庆和繁荣。
- 宫殿春香:宫殿中弥漫着春天的芬芳气息。
- 宝历开图:指皇帝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政令或宣告。
- 文母协应时康:皇后和皇帝一同庆祝,表示夫妻和睦。
- 诞庆欣逢令旦:庆祝皇帝的生日,表示欢乐和庆幸。
- 向花闱、罄列嫔嫱:指宫中的花园和宫女们一起庆祝,场面热闹。
- 欢荣是九五:指皇帝的尊号,表示吉祥和荣耀。
- 侍膳芳筵:指宴会上供应的美食,表示丰盛和美味。
- 翠扆龙章:指宫殿的门扉上雕刻的龙纹,象征着皇权和尊贵。
- 天心人共喜:天心指皇帝,表示皇帝的心愿和喜悦。
- 拱三钗瑞彩:指皇后和嫔嫱们一同庆祝,表示团结和和谐。
- 同捧瑶觞:一起举杯庆祝,表示共同欢乐。
- 禁中和气:指宫中的氛围和谐。
- 都入法部丝簧:指宫中的音乐和舞蹈,表示欢乐和娱乐。
- 一片神仙锦绣:形容宴会的场面华丽绚烂。
- 正珠帘、高卷云光:形容宴会场景的华美和壮丽。
- 遐龄祝亿载:祝福皇帝长寿万年。
- 永奉慈颜,地久天长:表示对皇帝的忠诚和祝福,希望皇帝长寿永远。


译文及注释详情»


曹勋简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曹勋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其中有《报使金诗》《使金诗》《使金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