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首讽刺诗的作者佚名,针对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在诗中,作者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这些老态龙钟的“鲁叟”,他们口中唾沫横飞,言必称“五经”,认为自己精通儒家经典,对于文学知识很有造诣。然而,当人们请教他们如何治国安邦时,却不知所措,茫然无措,甚至连自己时代的变化都不了解。
此外,作者还通过描述鲁儒们穿着考究的远行履和端庄的方山巾,步履从容、举止庄重的场景,揭示了这些儒生外表的装束与其实际上的无能相对比,更加凸显了他们的迂阔和可笑。最后,作者将自己摆进对比中,表达了自己积极用世的思想。
整首诗运用讽刺的手法,消极批判了那些只知道死记硬背、毫不思考、迂腐保守的鲁儒,贬低了他们的学识和能力,显示了作者对知识的高度重视和对时代变革的积极态度,通过诗歌传递了责备保守、崇尚进步的思想。
诗文: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