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的赏析一

赏析一
瀑下白沙流”,是诗人走入山中的第三程。这里的“野竹”是指旁边的竹林,齐腰高处起伏不平;“青霭”是指在竹林上空形成的淡淡的云雾,给竹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在喜欢自然的诗人面前,“野竹”与“青霭”交相辉映,竹林之美由此得以表现。接下来是“飞瀑”,这个自然景象更加引人入胜。瀑布奔腾而下,水花四溅,巨大的声响中又富有一种豪迈之感。“白沙流”则是描述瀑布下方的情景,清澈明亮的水流从石缝间流过,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也表达了诗人对幽静山谷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末联“山下归田后,天气暮相催”,则是写诗人离开山谷时的场景。在离开之前,诗人还看了看山下的田野,想必在这边也有道士的庄园或荒园。“天气暮相催”则表示时间已经很晚了,诗人必须离开山谷,走回尘世中。这两句最后表现出了对于逃避现实、向往宁静的渴望与无限怀念。全诗从写景入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深山之旅的图景,富有情趣,让读者感到耳目一新。在描写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隐居、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风范。整首诗气韵流畅,意境优美,是一首堪称唐代山水诗精品的佳作。


诗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露浓一作: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