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名为《赠李白》的诗大约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作者佚名。在题下自注中,作者表示“近无李白消息”,说明诗歌是在李白失踪一段时间后写的。可能是因为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瑁的叛乱而被流放到夜郎,随后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引起了作者的思念和对他的关注,所以写下了这首悼念之作。 虽然诗中没有表现直接的哀悼言词,但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李白的怀念和痛惜。作者提到“没有见到李白已经好久”,并形容李白“佯为狂放真令人悲哀”,突显出对李白豪放不羁、才华出众的赞誉。在杜甫看来,李白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诗人,“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但由于种种原因,他遭受了流放和不公正待遇,这让作者倍感心痛。尤其是最后两句:“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表达了作者对李白归乡的期盼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有人认为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但更多的学者认为第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在《唐诗鉴赏大典》中,也提到了这首诗可能是杜甫怀念在761年去世的李白的最后一次写作,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相关标签: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