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诗,他和他的挚友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而被贬放湖湘远郡,十年后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夏初,两人同时被召回长安,但由于刘禹锡触怒权贵,又被贬往更加荒远的岭南州郡。而柳宗元则被再次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柳宗元作《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赠刘禹锡,而《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诗所作的回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相聚分离的情感,以及对抗命运的坚定决心。刘禹锡一直流连于北方平原及中原诸州,而他的忠诚和才华也引来顶层权贵的猜忌和排斥。此时,他能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将相聚的温暖与别离的伤感,历经艰难困苦,转化为对抗命运的精神,以及对生命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秉持了唐代文人“志在凌云”的精神,表达了挚友之间在远离故土的彼此慰藉和支持下,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一诗充满了深情厚谊,同时也传达了刘禹锡努力迎难而上,坚定追求理想的态度与决心。这首诗曲折动人,诗句朴实无华,却深藏着浓郁的人情味和唐代文人的壮志豪情,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优美的文学艺术和人文情怀。


诗文: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