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一位名叫杜牧的唐代诗人在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开长安前往吴兴(今浙江湖州)担任刺史时所做。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先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者、政治家或军事将领,自己也具有出色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才能。虽然他曾在京都长安担任吏部员外郎,但职位清闲,无法施展才华,因而请求外放,并得到批准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内心的感慨。
这首诗从作者即将离开长安、踏上新的岗位开始,通过描绘自身的愿景和情感状况,展现了一位志向高远的官员在寻求出路时内心的坚定和勇气。其中尤其体现了杜牧对自己职责的认真态度和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以豪迈之笔,抒发了杜牧对于离别的思念、对行程中原野自由意气的向往、对职责与责任的呼唤,充分体现了唐代士人以仕途进取为目标的壮志豪情,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追求才能施展的机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