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及注释:
清时有味是无能:在清净的时光里,品味美好的滋味,却无法做出什么成就。
闲爱孤云静爱僧:闲暇之余,喜欢独自欣赏孤云飘荡,更爱静静地与僧人相处。
欲把一麾江海去:想要挥动手中的旗帜,征服江海天地。
乐游原上望昭陵:愉悦地游走在原野上,远眺昭陵的壮丽景象。
注释:
清时有味:指在清静的时光中,品味生活的滋味。
无能:指无所事事,没有什么能力。
闲爱孤云:喜欢孤独的云朵,表示喜欢独处。
静爱僧:喜欢安静的僧人,表示喜欢清静的生活。
欲把一麾江海去:想要挥动手臂,让江海都随之而动,表达豪迈之情。
乐游原上望昭陵:愉快地游玩在原野上,望着昭陵,表达对自然和历史的热爱。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杜牧、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手持旌麾
太平时(shí):指和平的、安定的年代;
闲游(xián yóu):闲逛、游玩;
有趣(yǒu qù):有趣的事物;
无能(wú néng):没有能力、才干,此处表示文化素质不够高;
天上孤云(gū yún):天空中孤零零的一朵云;
安静(ān jìng):宁静、静谧;
山僧(shān sēng):居住在山中的出家人,即僧侣;
旌麾(jīng huī):旗帜,泛指官印、权杖等;
吴兴(wú xīng):今浙江绍兴一带地名;
乐游原(yuè yóu yuán):地名,位于浙江绍兴市西北部;
风雨昭陵(fēng yǔ zhāo líng):昭陵是杨贵妃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此处的风雨昭陵可能是形容风雨交加,气势磅礴的景象。
整句译文及注释如下: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闲爱天上孤云安静爱山僧。
在太平的时代,闲逛游玩虽有趣却显得无能,喜欢看天上飘浮孤零零的一朵云,安静地钟爱居住在山中的出家人(即僧侣)。
我愿手持旌麾去吴兴上任,乐游原上再望望风雨昭陵。
我愿手执旗帜前往吴兴担任职务,在乐游原再次观望陕西宝鸡昭陵被风雨所笼罩的雄伟景象。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一位名叫杜牧的唐代诗人在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开长安前往吴兴(今浙江湖州)担任刺史时所做。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先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者、政治家或军事将领,自己也具有出色的文学功底和政治才能。虽然他曾在京都长安担任吏部员外郎,但职位清闲,无法施展才华,因而请求外放,并得到批准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内心的感慨。
这首诗从作者即将离开长安、踏上新的岗位开始,通过描绘自身的愿景和情感状况,展现了一位志向高远的官员在寻求出路时内心的坚定和勇气。其中尤其体现了杜牧对自己职责的认真态度和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这首诗以豪迈之笔,抒发了杜牧对于离别的思念、对行程中原野自由意气的向往、对职责与责任的呼唤,充分体现了唐代士人以仕途进取为目标的壮志豪情,以及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断追求才能施展的机会的精神。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杜牧《登高》这首诗进行的鉴赏。在唐代的七绝中,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而本诗则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虽然杜牧长于文学,但他也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但由于职位清闲,无法展示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
本诗通过对安于现实的描述,反映出杜牧内心的不满与愤慨。虽然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和宦官擅权等问题日益严峻,但本句还是称其时为“清时”,进一步点明没有才能反而可以借此藏拙。接下来的几句诗则通过对闲静之味的描绘,淡化了对现实的焦虑,将注意力引向一种抽象的感情之中。
第三句将注意力转移到地理上的现实,指出汉代制度中郡太守手持旌麾,而杜牧则希望自己能远离京城,挥舞旌麾,远去江海。第四句则通过对“九重阳台烟树处”的描绘,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个虚幻的理想之中。
总体来说,本诗以清新淡雅、写意抒情的风格,展现了杜牧志向高远、豪情壮志的形象,同时也表达出他对于现实境况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可以说,《登高》是一首既具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的杰出佳作。
鉴赏详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代表作有《山行》,《清明》,《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