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的赏析五

赏析五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不仅是一篇千古传诵的游记,更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兼具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作者在文章中刻画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将醉翁亭的山、泉、林、亭融为一体,构成了山水亭台的完美境界。他将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巧妙地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文章中所描绘的景色,从朝暮四季到山水亭台,都是如同诗般的优美境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文化艺术之美,领略到自然之奇妙。 此外,《醉翁亭记》中还描绘了一个“与民同乐”的风习画。文章先写滁人之游,随后勾勒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展现了人们对游乐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他生动地描绘了游客们的旅途,描述了老人和小孩的欢声笑语,以及负者和行者的前呼后应,为全文营造出浓厚的欢乐氛围。可以看到,在作者笔下,游客们并没有被等级、地位、财富所分隔,他们都在平等地共享着快乐,展现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人文精神。 因此,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更勾勒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理念,这是这篇文章的另一个亮点之一。


诗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相关标签:山水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