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灵岩记的赏析

赏析
《游灵岩记》是一篇元代佚名高启所作的游记,以游灵岩山为主题,通过作者自己的游山经历,融合了对当时社会风尚和政治形势的独具见地的评论。该篇文章文辞清丽、才思敏捷、富有机智,在描述灵岩山“异”的同时,又掩饰着对于权贵的嘲讽与挖苦,十分巧妙。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灵岩山的特殊之处;第二部分详述了灵岩山的历史底蕴和名胜景观;第三部分则是恰到好处的反转,从自身角度出发,用反讽手法批判了尚功利、趋炎附势的新权贵。 作者在文中花了大篇幅来描绘灵岩山的“异”,并表达了对此的赞叹之情。他认为,吴县的山峦虽然云集,但灵岩山却独树一帜,因为它和其他山峦不同,不仅风景奇特,而且还藏着很多古老而珍贵的历史遗迹。作者以自己当地人的身份,深切感受到灵岩山之所以称为异,是因为它既具有自身的独特,又不同于其他山峦的普通。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着重介绍了灵岩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景观。他首先指出,灵岩山与吴王夫差、西施等历史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值得人们回忆和缅怀的历史事件都与这座山有关。此外,灵岩山还有许多文化遗迹和建筑,如琴台、奇观阁等,更是一处旅游胜地。虽然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对这些景点的赞美,但他的用词和句式皆含蓄而雅致,表现出他的审美情趣和洞见力。 最后,作者用反转的手法,在世人心中塑造出了一个耿直、正义、幽雅的形象。他首先,明确表示自己虽常游灵岩,但并未发现其幽深之处;随后,批判地嘲笑那些趋炎附势的权贵,向读者传递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整篇文章因此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意味深长的艺术风格,使读者在享受文学快感之余,也领略到了作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格调和独具见地的思考。


诗文: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