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译文及注释:
吴城东面没有山,唯有西面有山,山峰连绵,纷纷扰扰,有的高起,有的低伏,而灵岩居于其中,挺拔秀美,仿佛不愿与其他山峰并列。看到它,人们都知道它与众不同。
往山上攀登,有一座亭子,位于山的半山腰,是为了让行人稍作休息。从亭子往上走,有一个洞穴,叫做西施之洞;有一个泉水池,叫做浣花之池;这些都是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再往上就有一座草堂,可以容纳人们歇息;有一个琴台,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有一个阁楼,可以俯瞰洞庭湖的山峰,叫做抱翠;还有一个阁楼,可以俯瞰具区的波浪,叫做涵空,虚幻而动荡,是一个奇妙的景观。这里专门展示了这个地方最美的东西——山,而专门展示了这座山最美的东西——阁楼。
启是吴人,虽然经常来这里游玩,但山峰总是隐藏在幽静的胜地,无法被发现,就像我这样的平凡人一样。今年春天,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和十个客人再次来到这里游玩。当他们登上山顶时,最美的山峰就悠然呈现在他们面前。当他们进入山中时,最奇特的石头突然出现。气氛和云雾变得更加清晰,杉树和柏树也跳跃起来。大小不同的景象争相呈现,展现出它们的美丽,毫不掩饰。这时才知道,这座山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但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山峰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等待人们来发现它的美丽,而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更是如此!饶公和客人们都感受到了这种美丽,于是命他们写诗,启则为他们记录。启说:“在这个充满诡异和奇妙的地方,上山游玩的乐趣并不常见。如果没有这个地方,或者没有这些人,都不足以尽情享受这种乐趣。现在灵岩是一座名山,而你们都是名士,这不是偶然的。让我们目睹这美景,心领神会,理解其中的道理。虽然我是最不起眼的客人,但我也敢拿起笔来记录这一切,这也是我的幸运!”这十个客人分别是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
注释: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吴城东面没有山,只有西面有山。
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山峰连绵不断,有的高起有的低伏。
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灵岩独立于众山之上,高耸挺拔,似乎不愿与其他山峰并列。
咸知其有异也:所有看到这座山的人都知道它与众不同。
有亭焉,居其半:山上有一座亭子,建在山的半山腰处。
节行者之力:指攀登山峰的人们休息的地方。
西施之洞:山上有一个洞穴,叫做西施之洞。
浣花之池:山上有一个泉水池塘,叫做浣花之池。
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这些都是吴王夫差宴游时留下的遗迹。
草堂:山上有一座草房子,可以供人休息。
琴台:山上有一座琴台,可以俯瞰周围的景色。
抱翠:山上有一座轩子,可以直接看到洞庭湖的山峰,叫做抱翠。
涵空:山上有一座阁楼,可以俯瞰具区的波浪,叫做涵空。
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这座山是这个地区最美的山,而这座阁楼是这座山上最美的建筑。
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山上的景色隐秘而优美,无法完全探索。
临川饶公:指明代政治家饶宗颐。
山之佳者悠然来:山上最美的景色自然呈现在眼前。
石之奇者突然出:山上最奇特的石头突然出现在眼前。
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山上的气氛和杉树、柏树的枝叶随风舞动,为这座山增添了神秘的气息。
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山上的景色各具特色,展现在人们眼前,没有任何隐秘之处。
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灵岩是这个地区的著名山峰,而这些客人都是著名的文人。
相须而适相值:这些客人和这座山相得益彰,互相衬托。
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应该仔细观察这座山的景色,领悟其中的道理。
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这些客人的名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游灵岩记》是一篇元代佚名高启所作的游记,以游灵岩山为主题,通过作者自己的游山经历,融合了对当时社会风尚和政治形势的独具见地的评论。该篇文章文辞清丽、才思敏捷、富有机智,在描述灵岩山“异”的同时,又掩饰着对于权贵的嘲讽与挖苦,十分巧妙。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灵岩山的特殊之处;第二部分详述了灵岩山的历史底蕴和名胜景观;第三部分则是恰到好处的反转,从自身角度出发,用反讽手法批判了尚功利、趋炎附势的新权贵。
作者在文中花了大篇幅来描绘灵岩山的“异”,并表达了对此的赞叹之情。他认为,吴县的山峦虽然云集,但灵岩山却独树一帜,因为它和其他山峦不同,不仅风景奇特,而且还藏着很多古老而珍贵的历史遗迹。作者以自己当地人的身份,深切感受到灵岩山之所以称为异,是因为它既具有自身的独特,又不同于其他山峦的普通。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着重介绍了灵岩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景观。他首先指出,灵岩山与吴王夫差、西施等历史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值得人们回忆和缅怀的历史事件都与这座山有关。此外,灵岩山还有许多文化遗迹和建筑,如琴台、奇观阁等,更是一处旅游胜地。虽然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对这些景点的赞美,但他的用词和句式皆含蓄而雅致,表现出他的审美情趣和洞见力。
最后,作者用反转的手法,在世人心中塑造出了一个耿直、正义、幽雅的形象。他首先,明确表示自己虽常游灵岩,但并未发现其幽深之处;随后,批判地嘲笑那些趋炎附势的权贵,向读者传递了自己洁身自好的志向。整篇文章因此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意味深长的艺术风格,使读者在享受文学快感之余,也领略到了作者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格调和独具见地的思考。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吴县:wú xiàn,指现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所在的旧吴县。
灵岩:líng yán,位于吴县城西的一组山峰和岩石,素有“吴中第一山”之称。
山势:shān shì,指一座山的形状、高低等特征。
灵岩:líng yán,位于吴县城西的一组山峰和岩石,素有“吴中第一山”之称。
半山:bàn shān,指山体的一部分,通常是指山的中间位置。
体力:tǐ lì,指人体的精力和体力。
幽深:yōu shēn,指深邃幽静。
曲折:qū zhé,指弯曲多变。
洞庭山:dòng tíng shān,位于湖南省洞庭湖东岸的一座山峰。
琴台:qín tái,指供人弹琴、欣赏山水的平台。
轩:xuān,指供人赏景、休憩的亭子。
阁:gé,指高楼式的建筑,多用于藏书或俯瞰风景。
涵虚:hán xū,指虚怀若谷、豁达开放。
奇观阁:qí guān gé,指可以观赏奇景的高楼式建筑。
淮南行省:huái nán xíng shěng,指唐朝时期的一个行省,辖区包括今天江苏、安徽两省一部分。
参知政事:cān zhī zhèng shì,唐代中央政府三品官之一,掌管执行政务。
临川饶介公:lín chuān ráo jiè gōng,唐代官员,其子饶懿协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优美:yōu měi,指舒适、美好。
姿态:zī tài,指形象和状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他的著作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