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注释

注释
唐时诗人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君实,号稼轩,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生于富裕的家庭,自幼善于文学,曾经担任过诸多官职,如秘书省校勘、江西安抚判官等。他的诗歌富有热情、奔放、激昂之气,与欧阳修、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这首词《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词中,辛弃疾通过描写元宵节的花灯、汴河边的景色、自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李正之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度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思想。 其中,注释可以补充说明: ①佚名:此处指词作者不详,无法确定具体的创作者。 ②提刑:是当时的一个官职,主要负责司法、刑狱和监察等方面的工作。 ③“还自叹”三句:这里指辛弃疾已到中年,面临离别之苦时不禁感慨叹息。据《世说新语·言语篇》,谢安曾表示“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④“东北”两句:这里借指蜀中历史人物相勉,希望友人在文治武功上也能出色表现。“东北”一句指的是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的历史事件,而“东北看惊”则借喻金人闻风心惊。此外,“西南”一句则指唐蒙不恤民意,造成川蜀地区骚乱的历史事件,而司马相如所作的《喻巴蜀檄》则起到了很好的安抚民心作用。 ⑤“把功名”两句:这里赞美友人李正之的才华和能力,认为他足以在官场上立功建业。其中,“君侯”一词是汉代对列侯的尊称,而“如椽笔”则形容李正之雄才伟略。


诗文: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相关标签: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