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青玉案·元夕》是一位佚名作者在1184年(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冬天所作。当时,宋朝的文学艺术达到了高峰期,词作为其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流传。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也是十分有趣和特殊的。 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南宋朝代,辛弃疾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好友李正之则是一位历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等地的提点坑冶铸钱公事,专门负责采掘铜矿、铸造货币等方面的工作。信州,作为当时主要的铜矿产区之一,是他常驻的地方。然而,1184年冬天,李正之却奉命入川,改任利州路的提点刑狱使。这意味着李正之需要远离故土,前往新的任职地点,开始全新的工作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辛弃疾作出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和祝福。整首词通过描写元宵节的花灯、汴河边的景色、自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人李正之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度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思想。这首词在当时就备受推崇和欣赏,成为辛弃疾一生中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也为我们留下了历史上一段珍贵的文学遗产。


诗文: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群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相关标签: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