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这篇背景介绍的是一首发表于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的词作,作者佚名。这首词是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是在作者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时,在造口俯瞰江水而写下的。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南渡之初,金兵追随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但太后已过去,金兵追兵无功而返,这件事情引起了当时官方人士幼安的关注,他因此开始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此时的辛弃疾南归十余年,担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负责监督地方上法律公正执行的工作。在巡视赴任过程中,他来到造口,看着江水滔滔不绝,思想飘荡万里,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作。
这首词作虽然作者佚名,但却以其优美雄奇的文笔和洋溢的爱国情怀被流传至今。通过词人的抒发,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战乱频繁、风雨飘摇的大宋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依然坚持爱国情怀,追求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