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的评论

评论
《昭君出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一直备受争议和讨论。这首诗唱对台戏的不仅有杜甫和王安石,就连周围的墓碑上都刻有关于王昭君的诗句。这就充分证明了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在古代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些诗篇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王安石的《明妃曲》。这首诗从王昭君的美貌、风度、情态等角度入手,深入描写了她的内心感受。王安石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刻画出了一个既美丽又悲壮的形象。他通过这首诗,在诗篇中赋予了王昭君更加生动、鲜活的形象,让她在读者心目中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对于王昭君的历史背景和形象,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派认为她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女英雄”,为了保家卫国,自愿去和匈奴联姻并最终牺牲。而另一派则认为她是被迫送入匈奴,自愿成为后宫一员,并遭受了种种不幸的遭遇。这两种观点之间一直争论不休,因此王昭君的形象也因时代和观点不同而有所变化。 不管怎么说,王昭君作为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均有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成为了历代诗人、文学家描写的对象。再加上王安石出色的刻画技巧,使得《明妃曲》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艺术水平。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学的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探究。


诗文: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相关标签:咏史怀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