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苏轼、创作背景、宋哲宗元祐八年、词人
据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资料,苏轼生于1037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1093年,他被任命为定州太守,从汴京(今河南开封)出发前往定州途中,他经历了一些波折和内心的反思。这时,他即兴创作了《西江月·临安道中》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那个年代,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还远远没有现在这样方便。词人很难像现在这样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所感所想。苏轼选用创作词作的方式记录下当时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
词人在路途中遇到种种险阻和挫折,这些消极的体验促使他反思人生,思考自己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文人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他也在路途中沐浴了自然的美好,在大自然的映照下,他更加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这些体验都被写入到这首词作中,表达出词人执着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苏轼在1093年创作的《西江月·临安道中》一词,是他在路途中对人生、自由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度的反思和总结。它不仅是一首技术上精湛的词作,更是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究和对真正自由的向往。
诗文: 临水纵横回晚鞚。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