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苏轼、宋神宗、熙宁三年、琵琶
该篇词作“水调歌头”,是苏轼生命中较为著名的一首词。该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当时苏轼在宋道的家中听到有女子弹奏琵琶,深感琵琶的声音格外悲怨凄婉,引发了他自己内心的共鸣和思考。此时,他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友人宋叔达,于是萌生了写这首词的念头。
苏轼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所思所感融入到词中,因此该词也是苏轼个人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这首词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宋神宗熙宁三年,西夏对南北宋的战争局势逐渐升温,形势严峻。面对如此局面,苏轼在箴言自勉的同时,通过唱和弹唱的艺术形式,抒发出自己对战乱的深深忧虑和沉痛歎息,表达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因此,这首词作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宋代文化、社会背景的反映,从而透视了当时中原乱象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诗文: 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
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