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苏轼、蝶恋花、宋英宗、东坡 根据[[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D%B6%E6%81%8B%E8%8A%B1)], 《蝶恋花》这首词是苏轼在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所作。当时的苏轼已经年近而立,享有盛名,但却在丧妻九个月后心情郁郁。为了表达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他以词曲的形式,写下了这首《蝶恋花》。 这首词集中了苏轼对逝去妻子的思念和追忆之情。在词中,苏轼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己和蝴蝶、花朵联系起来,抒发了自己对妻子的痴爱和不舍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词,传达了自己的悲伤之情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引人深思。 总之,苏轼在面对妻子的离世时,通过词曲这种表现形式,借助蝴蝶、花朵等自然元素,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痛苦的思绪。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文学造诣,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诗文: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