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江城子》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在杭州送别友人陈述古时所作的词。陈述古为杭州知州,苏轼为通判,在政治倾向和文学爱好上都有共同点,二人相处融洽并尊重彼此的才华。七月份,陈述古由杭州调任南都,苏轼等人为他举行了几次盛大的饯别宴会。苏轼先后作了七首送别词,其中包括《江城子》。 在这些宴会中,苏轼和陈述古一起泛舟西湖,宴于孤山竹阁。这里是白居易在杭州时建造的,与柏堂相连,有唐刺史白居易祠堂,是一处文化名胜。在宴会上,官妓们载歌载舞,欢送陈述古。苏轼通过摹拟某位官妓的语气,用惜别之情代表官妓向陈述古表达离别的感伤。《江城子》流淌着浓郁的离愁别绪,表达了苏轼内心深处的惆怅和不舍,也抒发了当时士人远离故乡、离别友人的情感。这首词以此表现对友谊深厚的珍视,对未来不确定的担忧和对过去经历的回忆和缅怀。 总的来说,《江城子》是苏轼在送别陈述古的饯别宴会上所作,通过摹拟官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惜别之情。它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不舍,同时也代表了当时士人的困境和情感状态。该词充满了离愁别绪、风雅浪漫的气息,成为苏轼送别佳作中的经典之作。


诗文: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