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参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唐朝时期,长安一带遭受了长达六十余天的连绵不断的雨水侵袭,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农田淹没,粮食减产,导致了关中大饥。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旧唐书·玄宗本纪》和《资治通鉴》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和岑参这两位好友都身处于长安,深刻地感受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境。岑参此时已经辞去了安西四镇节度幕府书记的职务,返回长安。 而杜甫,则把自己心中的不满、痛苦和敬意转化为了诗歌。他以诗代柬,向友人表达心中的情感,同时也抒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朝政的不满。这就是杜甫所写的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些诗歌深刻地描绘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反映了当时艰难的处境,同时也蕴含了杜甫和岑参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这些诗歌自然流露出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文: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