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岑参》拼音译文赏析

  • jiǔ
    cén
    cān
  • [
    táng
    ]
  • chū
    mén
    mén
    liǎng
    jiǎo
    dàn
    jiù
    suǒ
    xiàng
    huó
    huó
    jūn
    lìng
    rén
    shòu
  • chén
    yín
    zuò
    西
    xuān
    yǐn
    shí
    cuò
    hūn
    zhòu
    cùn
    jiāng
    tóu
    nán
    weí
    xiāng
    jiù
  • juē
    cāng
    shēng
    jià
    jiù
    ān
    zhū
    yún
    shī
    chóu
    néng
    tiān
    lòu
  • míng
    tāo
    yuè
    kuàng
    háo
    qín
    shòu
    jūn
    qiáng
    weī
    xiǎo
    rén
    kùn
    chí
    zhòu
  • weí
    nán
    yǒu
    chóng
    shān
    chuān
    jìn
    liū
    shì
    jié
    dōng
    fēn
    weí
    shuí
    xiù
  • cén
    shēng
    duō
    xīn
    shī
    xìng
    shì
    chún
    zhòu
    cǎi
    cǎi
    huáng
    jīn
    huā
    yóu
    mǎn
    xiù

原文: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简析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是根据记载,它和杜甫的《秋雨叹》三首是同时期的作品,大约写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的秋天。在此时期,岑参是杜甫的一位好友,他与高适并列为文学巨匠,并且和杜甫时常一起游览长安。 从这首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民生的困境非常关注,他感慨于天降大雨带来的灾难和人们因此而生的痛苦。诗人也体察到了百姓们艰难的生计和贫穷的境况,并表示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去解救他们。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杜甫怀念好友岑参的情感。无论何时,杜甫都不会忘记关心人民,因此在与好友相处的时候,他同样会表达对社会的关怀。这首诗正是杜甫对当时社会困境、以及自己与友人之间感情的真挚表达,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的优秀诗歌作品。 简析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朝时期,长安一带遭受了长达六十余天的连绵不断的雨水侵袭,造成了极大的灾害。农田淹没,粮食减产,导致了关中大饥。这一段历史被记载在《旧唐书·玄宗本纪》和《资治通鉴》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和岑参这两位好友都身处于长安,深刻地感受到了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困境。岑参此时已经辞去了安西四镇节度幕府书记的职务,返回长安。 而杜甫,则把自己心中的不满、痛苦和敬意转化为了诗歌。他以诗代柬,向友人表达心中的情感,同时也抒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朝政的不满。这就是杜甫所写的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些诗歌深刻地描绘了人民生活的苦难,反映了当时艰难的处境,同时也蕴含了杜甫和岑参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友情的珍视。这些诗歌自然流露出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注释:此句是杜甫诗《赠卫八处士》中的一句,诗人自述自己心情沉郁,因为自己无法前往好友卫八处士家中拜访,只能独自坐在家中思念。 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注释:此句表达了杜甫思念好友的心情,即使他们相距很近,却很难见上一面,让他感到非常孤单。 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注释:此句表达了杜甫关注老百姓的处境,希望有人能够解决他们所遭受的苦难,消除天灾人祸带来的痛苦。 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注释:此句表达了杜甫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认为官员们没有真正的作为,老百姓却承受着沉重的负担和苦难,形势非常严峻。 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的这么好? 注释:此句以终南山的形象,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担忧,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注释:此句是诗人在思念友人的同时,表达了对岑参的赞扬和敬重,同时也表现出对黄菊花的美好感受。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