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庭前甘菊花》拼音译文赏析

  • tàn
    tíng
    qián
    gān
    huā
  • [
    táng
    ]
  • yán
    qián
    gān
    shí
    wǎn
    qīng
    ruǐ
    chóng
    yáng
    kān
    zhaī
    míng
    xiāo
    tiáo
    zuì
    jìn
    xǐng
  • cán
    huā
    làn
    màn
    kaī
    biān
    wài
    duō
    zhòng
    fāng
    cǎi
    xié
    suǒ
    shēng
    zhōng
    táng
  • niàn
    kōng
    cháng
    zhī
    jié
    gēn
    shī
    suǒ
    chán
    fēng
    shuāng

原文: 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
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赏析
这首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重阳席上作》。诗中的菊花意象被解读为诗人自己的写照,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叹息庭前移植晚的甘菊没有能够在重阳佳节绽放,这里反复强调“移时晚”,暗示自己没有能够抓住适当的机遇,也许是对自己未能尽到责任的懊悔和自责。之后,诗人用“明日萧条醉尽醒”的语言,揭示了重阳佳节结束后的寂寞和无奈,这种情感有别于诗人平常所关注的官场政治和文化艺术,在诗中表达出了他对生命的执着和珍视。 在这首诗中,“众芳”被采摘与甘菊不被采摘的形象呈现一种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也反映了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命运。正如甘菊虽然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被人们忽略,而“众芳”却被人们采摘利用。这里,作者借用了菊花的形象,既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珍视和执着,也反映出对于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最后两句:“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直接将菊花的生长环境带入了诗歌中。菊花虽然茂盛生长,但最终也无法逃避风霜的摧残,这种景象巧妙地暗示了诗人自身的生命遭遇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此句也暗示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人生虽然短暂,我们仍然应该积极地追求真理、艺术和美好的生活。在这种意义上,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都需要在困境中坚强前行,寻求自我发展和肯定。 总之,这首诗作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技巧和独特的人文关怀,无论从意象、情感还是思想深度上,他都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风貌。此诗也是唐代诗歌中的珍品之一,凝聚了诗人的心血和思想,传承着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杜甫、长安 此篇诗作名为《重阳席上作》,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它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重阳节,时杜甫居住在长安下杜城。诗中,杜甫看到庭前的甘菊花没有开花,只有青色的花蕊,不禁想起自己的身世,由此被感动而作。从这篇诗作可以看出,杜甫并非只关注官场政治,他也很关心人民生活以及社会现实。 在当时,唐代正处于盛世,人们普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然而,虽然国泰民安,但是杜甫却深知人民生活中的艰辛和不易。他的心灵深处受到了甘菊花的触动,这种感情和思索得以化为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此诗是杜甫在艺术上的突破和升华,展现了他高超的诗歌技巧和独特的人文关怀。 此外,此诗也反映了杜甫自身的境遇。他出生于贫贱之家,曾经历多次流亡和困境。因此,他一直对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有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这种情怀在此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同时,此篇诗作也反映出杜甫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观察庭前的甘菊花,他感慨自己的命运如此坎坷,但他仍然深信,命运虽难预料,但自己应该潇洒地应对。 总之,这首诗作既反映了杜甫内心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思考。它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杜甫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里程碑。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庭前的甘菊花 因为移载得晚, 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 不能摘来观赏。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 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 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注释】 庭前:指庭院前面的空地。甘菊:一种常见的花卉,花朵外形与菊花相似,芳香宜人。移载:移植、移动种子苗木等。重阳节:传统节日,也称为“重九节”,在农历九月初九日。花蕊:花的雄部。摘:采摘、采取。观赏:观看品赏。秋景萧瑟:形容秋季景色冷凄、萧条。残花:已经开放过后,虽未凋谢,但已失去原有的美感。 篱笆边的野地里 开了许多杂花, 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 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 只因跟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注释】 篱笆:围墙的边角。野地:开阔的原野、草地或田地。杂花:不同种类和颜色的花卉。中堂:古时候用于陈设器皿、佛像、画卷等的中央大厅。琐屑:细碎而花色不艳的花朵。感念:感激、怀念。空长:因无法栽种而自然生长。枝叶:花草植物的枝干和叶子。跟扎:本指将植物的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处引申为种植场所。风霜:寒冷和风力相结合的天气,也泛指外界的不良环境。所侵:所袭击、所摧残。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甫简介
唐朝 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会写实著称。杜甫家族出于京兆杜氏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多自称为杜陵人。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曾隐居成都草堂,世称杜拾遗、杜工部,又称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晚唐的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又称作“大李杜”,明清以后也常被尊称为“老杜”。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风格浑朴沉郁著称。相对李白疏朗洒脱的“诗仙”,杜甫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也因其社会时代意义被誉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