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杜甫的《诸将五首》是他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作于夔州的一组政治抒情诗。这个时期,安史之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边患依然没有得到根除,朝廷依旧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这种情况下,杜甫深感当时的朝廷武官们平庸无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便写下了这组诗篇,以讽刺和批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思。
据史料记载,唐代宗大历元年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6年,唐军剿灭叛军,平定了乱局,但仍有大量边疆地区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管理。而那些担任边疆守备要职的武官们,常常因为功利心太重、腐化堕落而无法尽职尽责。杜甫正是看到了这种情况,感到十分不满,于是写出这组表达自己政治态度的诗篇。
可以说,《诸将五首》是杜甫在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写出的一组诗篇。这些诗篇通过批评和讽刺,反映了当时军事人员的无能和腐败,并提出了杜甫对于国家形势和治理的看法和建议。这些思想观点和审美情趣不仅反应了杜甫的个性和政治立场,更是对于唐代时期士人的道德批判和政治反思,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诗文: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昨日玉鱼蒙葬地,
早时金碗出人间。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岂谓尽烦回纥马,
翻然远救朔方兵。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沧海未全归禹贡,
蓟门何处尽尧封。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越裳翡翠无消息,
南海明珠久寂寥。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正忆往时严仆射,
共迎中使望乡台。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