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的鉴赏二

鉴赏二
《卢家少妇》是唐代文学家沈佺期的一首诗歌,通过描写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念。整首诗采用了传统比兴手法,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了她的孤单。中间四句则刻画了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其中“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一句,通过寒风萧萧、砧声悠扬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少妇心中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中又有“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这样的句子,在表达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余,也暗示着丈夫长期应征戍边的压力和艰难困苦。整首诗将两个地点和两种时间线索相互交叉勾联,细节入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沈佺期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使得整首诗情景交融、真实感人。此外,诗中运用了对仗、夹句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平易近人,形式美妙而不拖沓,使得整首诗的艺术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总之,《卢家少妇》这首诗从多方面描绘了少妇孤独、思念的形象,并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兴手法,打动了读者的心弦,成为唐代优秀的抒情诗之一。


诗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