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拼音译文赏析

  • chéng
    qiáo
    zhī
    zhī
    /
    /
    jiàn
  • [
    táng
    ]
    shěn
  • jiā
    shào
    jīn
    táng
    hǎi
    yàn
    shuāng
    dài
    mào
    liáng
  • jiǔ
    yuè
    hán
    zhēn
    cuī
    shí
    nián
    zhēng
    shù
    liáo
    yáng
  • bái
    láng
    beǐ
    yīn
    shū
    duàn
    dān
    fèng
    chéng
    nán
    qiū
    cháng
  • shuí
    weì
    hán
    chóu
    jiàn
    gēng
    jiào
    míng
    yuè
    zhào
    liú
    huáng

原文: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及注释
卢家的年轻妇女在郁金堂里,海燕双栖在玳瑁梁上。
九月里,寒砧声催促着树叶落下,十年的征战让我想起了辽阳。
白狼河北,音信已经中断,丹凤城南,秋夜漫长。
谁说含着忧愁就看不到美景,让明月照耀着黄河流水吧。
注释:
卢家少妇:指卢氏家族的女性成员,这里特指卢氏家族的一位年轻妇女。

郁金堂:卢氏家族的府邸,堂前有郁金香花。

海燕:一种常见的候鸟,双栖于玳瑁梁上。

玳瑁梁:指卢氏家族的府邸建筑物上的玳瑁装饰。

九月寒砧:指九月时节,寒砧鸣叫,预示秋天的到来。

催木叶:秋风吹动树叶,使得树叶逐渐凋落。

十年征戍:指诗人曾经参加过十年的征战。

忆辽阳:指诗人在征战中曾经驻扎在辽阳。

白狼河北:指辽东半岛北部的白狼江流域。

音书断:音信中断,没有消息。

丹凤城南:指丹凤山南麓的城市。

秋夜长:指秋夜的时间很长,暗示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含愁独不见:指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别人看不到。

明月照流黄:明月照耀着黄河,暗示诗人的思乡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一
《卢家少妇》是唐代文学家沈佺期所写的一首七律,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表现了少妇思念征戍十年未归之夫的孤独愁苦的情感。此诗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绘了女主人公在秋天枯黄的夜晚,寂寞地居于美丽的华屋之中,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丈夫。整首诗格调幽美,抒情深沉,表达了少妇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诗歌开头两句便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居处的美丽,四壁涂以郁金香和泥,顶梁装点玳瑁壳,连海燕也飞来双栖其上,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少妇生活的富足和优美,也为之后的孤独愁苦情感形象打下了铺垫。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秋天的萧瑟、天凉地冷以及衣冠楚楚的征夫家属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勾勒出少妇内心深处的孤独苦闷与思念之情。其中,“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句经典的描述,以其深情而又凄美的语言,直击人心,使人感受到小说主角对夫妇分别长达十年之久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此外,诗中使用了对仗、夹句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平易近人,形式美妙而不拖沓,增强了整首诗歌的艺术效果。 总之,《卢家少妇》这首诗通过描绘少妇在秋夜孤独的形象,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哀伤,成为唐代优秀的抒情诗之一。同时,这首诗也被后来的文学家所推崇,对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鉴赏一详情»


鉴赏二
《卢家少妇》是唐代文学家沈佺期的一首诗歌,通过描写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思念。整首诗采用了传统比兴手法,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了她的孤单。中间四句则刻画了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其中“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这一句,通过寒风萧萧、砧声悠扬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少妇心中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中又有“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这样的句子,在表达少妇对丈夫的思念之余,也暗示着丈夫长期应征戍边的压力和艰难困苦。整首诗将两个地点和两种时间线索相互交叉勾联,细节入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沈佺期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使得整首诗情景交融、真实感人。此外,诗中运用了对仗、夹句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平易近人,形式美妙而不拖沓,使得整首诗的艺术效果得到极大提升。 总之,《卢家少妇》这首诗从多方面描绘了少妇孤独、思念的形象,并通过细致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兴手法,打动了读者的心弦,成为唐代优秀的抒情诗之一。 鉴赏二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题目又称为“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或“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应该是一个副标题。乔补阙是指乔知之,在万岁通天时期(武则天年号,696-697),他担任了右补阙的职务,这首诗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写的。武则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武则天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实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改革,推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由于职务繁重,乔知之也可能感到孤独和压力,因此写下了这首感怀家国、思念亲人的诗歌。值得一提的是,乔知之除了文学才华外,还以善于制笛著称,他所制作的“乔笛”成为后世名器,被誉为“竹中之王”。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二
卢家少妇的楼堂上涂饰着郁金香,屋梁上海燕成对栖息,玳瑁装饰增添美感。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思念着远征辽阳十年的丈夫。然而,白浪河北的音讯全被阻断,京城中的我日夜过得漫长。孤独、悲愁谁能知晓,只有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5-36。 译文二详情»


译文及注释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一座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屋宇之内。海燕成双成对地栖息在华丽的屋梁上。九月,寒风过后,捣衣声紧张而急切,树叶纷纷落下。丈夫远征辽阳已经十多年,令人思念。由于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天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究竟是为哪位思而不得见的人而满含哀愁呢?为什么还要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呢?” 注释: 1. 卢家:指古代著名大臣卢祖皋(字伯温)的后代。 2. 郁金香:以郁金香浸洒指精美的屋宇。 3. 泥涂壁:指屋壁上涂的泥土。 4. 海燕:又名角斗燕,喜欢在房梁上筑巢。 5. 捣衣声:指女主人在搓洗衣物的声音。 6. 辽阳:历史上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和军事要塞。 7. 白狼河:辽东半岛东北部的一条河流。 8. 幽居:指生活在孤独、清静的环境中。 9. 长安:古代中国唐朝的都城,现在的西安。 译文及注释详情»


沈佺期简介: 沈佺期,字云卿,出生在相州内黄。他擅长文学,尤其长于写七言诗。后来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长安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并参与修撰《三教珠英》。 沈佺期因涉嫌和张易之有勾结而被贬流驩州,后稍有升迁,成为台州录事参军。到了唐神龙年间,他受到了召见,并拜为起居郎,后又成为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等职位。他于唐开元年间去世。 沈佺期是唐代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苏轼、李清照等前辈诗人的影响,但也有自身的特色。他的诗歌音韵优美,对语言表达的精密程度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被认为是"沈宋"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集《沈佺期集》共十卷,现今编纂成三卷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