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译文及注释:
独自游走千里之外,高高地躺在七盘山的西边。
清晨的月亮近在窗前,天河低垂进入房间。
春天的芳香平均地散发着,夜晚清冷,子规鸟啼叫。
漂泊的旅人空留下来聆听,从褒城传来了黎明前鸡鸣的声音。
注释:
独游:独自游历。
千里:指长途旅行。
高卧:高处卧宿。
七盘:地名,指盘山的七个山峰。
西:指西方。
晓月:指清晨的月亮。
临窗:在窗前。
天河:银河,指银河在天空中的流动。
入户:指银河流入房屋内。
芳春:指春天的花香。
平仲:指二月中旬。
绿:指春天的绿色。
清夜:指晴朗的夜晚。
子规:鸟名,指夜间啼叫的鸟。
啼:鸟叫声。
浮客:指旅行者。
空留:空闲停留。
听:聆听。
褒城:地名,指今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闻:听到。
曙鸡:指天亮时啼叫的鸡。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沈佺期是唐朝末年著名诗人,他的辞章清新高逸,风格别致独特,被誉为“小山杨、宋之问、庾信之后”。然而,他却因为趋附张易之而遭流放。在被流放至驩州的途中,他创作了《夜宿七盘岭》,这首诗充满了孤寂和凄凉感。在诗中,沈佺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借助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愁绪。
据文献记载,《夜宿七盘岭》的创作时间是在沈佺期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而据诗末句“褒城闻曙鸡”,可以推断出诗人已经离开了关中,向着蜀地进发。因此,可以推测出这首诗是沈佺期此次进蜀之初所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沈佺期被贬谪至偏远的驩州,这次入蜀之行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这种身处险地、四面楚歌的境遇,落魄失意的心境自然也就融入到了对于夜色、自然的描绘之中。
《夜宿七盘岭》是一首笔墨淋漓,情感真挚的抒情诗。诗人在写作中,借助自然景色来表达内心的愁绪,展现出孤单、寂寞、无助等情绪。同时,诗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哲学都得以体现。萦绕在一起的夜色、子规的啼声、拂晓的残月和公鸡的报晓等自然元素也足以令人琢磨其中的哲理与悟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如今在七盘山的西面高枕而卧。(我:指诗人。千里之外:离家远行。七盘山:在今湖南省新宁县西北部。高枕:倚着枕头睡觉。)
拂晓的残月很近地挨着窗子,天上的银河向西低垂,仿佛要从门户中流入。(拂晓:天刚亮的时候。残月:即没落的月亮,此时已经变成了弯月。银河:系指银河系,与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相呼应。低垂:斜挂在西方。门户:门的框架和门扇之间的空隙。)
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凄清的夜里,传来了子规的哀啼。(芬芳:香气扑鼻。银杏:叶形似扇,呈翅膀状,因其叶面有浅沟槽,可藏秋天的阳光,所以又被称为“秋明”。子规:即画眉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鸟类。)
我孤身在外,无依无靠,空自留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无依无靠:没有家人和朋友的依靠。空自留在这里:这里指诗人所处的地方。子规的凄鸣:意味着孤独、凄凉和无助;而公鸡报晓则预示希望和新的一天的开始。褒城: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境内,是沈佺期的故乡。)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此刻夜宿”所见所闻,尤其是对于自然景色的描绘非常生动,情感真挚,抒发出了孤独、失意、思乡的情绪。最后一联则用“子规啼”、“褒城鸡鸣”的手法,表现出归乡之难,让人感到更加深刻。整首诗铺陈精巧,意境深远,工整的韵律和对仗使诗歌更富有音乐性,极具诗情画意。
这首名篇堪称是初唐五律的经典之作,同样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作之一。其内容现实而深刻,艺术价值十分高超。在古代,旅途中孤身独行的吟游诗人屡见不鲜,而这首诗对于旅途中的孤独、思乡的描写,却有着别的诗篇不能替代的独特性。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让读者在风景与情感中得到满足。可以说,这首诗品味高雅,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经典之作。
赏析详情»
沈佺期简介: 沈佺期,字云卿,出生在相州内黄。他擅长文学,尤其长于写七言诗。后来考中进士,先后担任过长安通事舍人、考功郎给事中等职务,并参与修撰《三教珠英》。 沈佺期因涉嫌和张易之有勾结而被贬流驩州,后稍有升迁,成为台州录事参军。到了唐神龙年间,他受到了召见,并拜为起居郎,后又成为修文馆直学士、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等职位。他于唐开元年间去世。 沈佺期是唐代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受到了苏轼、李清照等前辈诗人的影响,但也有自身的特色。他的诗歌音韵优美,对语言表达的精密程度也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被认为是"沈宋"派诗人的代表。他的诗集《沈佺期集》共十卷,现今编纂成三卷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