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世说新语》中的这个故事以陈太丘与友人之间的约定未能实现为背景,通过对失信和缺乏礼貌的描述,呈现出一个关于信用和礼仪的主题。
文章首先强调了约定的重要性。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但友人迟迟未到,陈太丘不得不离开。这不仅是友人失信的表现,也是对陈太丘时间和耐心的不尊重。作者在此设定,强调了约定的信守和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而小元方的话语更进一步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他提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揭示了友人无信的事实。然后他又指出,当着孩子的面骂别人的父亲是非常失礼和不尊重的行为。这两句简短的话语,让友人深感惭愧,下车来寻求小元方的原谅。
通过小元方的话语,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一个真理:在人际交往中,信用和礼仪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同时,这个小男孩的言辞也展现了他深厚的家庭教育和人文素养,值得赞赏。
整个故事流畅、自然,文字简洁有力。文章以小孩子的话语来呈现主题,对友人进行无声指责,并最终得以感化。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揉合了现实的情境和理论上的思考,引人深思。
诗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