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则故事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佳话,以陈太丘与其友人之间的约定未能实现为背景,通过对友人失信、缺乏礼貌和陈太丘的坚持,以及小元方的言辞展现了信用和礼仪的重要性。
文章首先强调了约定的重要性。陈太丘按照约会进行行动,而友人失信并未按时到达,陈太丘没有忍耐,离去。这不仅是友人失信的表现,也是对陈太丘时间和耐心的不尊重。作者在此设定,强调了约定的信守和对他人时间的尊重。
而小元方的话语更进一步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他指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并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这两句简短的话语表明了小孩子们对友人失信和缺乏礼貌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展示了他们在家庭或社交场合接受的良好教育。通过小元方的话语,故事向读者传达了一个真理:在人际交往中,信用和礼仪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整个故事流畅、自然,文字简洁有力。文章以小孩子的话语来呈现主题,对友人进行无声指责,并最终得以感化。作者在文章中巧妙地揉合了现实的情境和理论上的思考,引人深思。同时,文章也通过对小元方的言行进行评价,表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并注重培养他们的宽容、理解与尊重。
诗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