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杜甫的五律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后期。至德二年(757)九月,唐军终于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战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这标志着唐朝政局开始逐渐稳定。而杜甫,则从他的职务所在地鄜州,前往京城,仍然担任左拾遗的职位。
唐时的左拾遗掌管着供奉讽谏和上封事等重要事务,因此在官场上地位非常重要。杜甫作为该职位的任职者,深刻地体验到了官场内外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他用诗歌抒发了自己对于朝廷和社会的忧虑和不安。这首五律就是其中一篇。
杜甫在这首诗中写道,“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这表达了他对于即将上朝处理的重要事务的焦虑和紧张。他同时通过描述宫殿中星光闪烁,以及听到晚风声和宫门的开启与关闭之声,刻画了一副宁静而不安的画面。
这首诗凸显出了唐朝后期政治不稳的局面,以及杜甫作为左拾遗,身处其中的力不从心和忧虑。它是杜甫在唐朝危难时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