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诗歌是李白在唐朝乾元年(758年)写的,当时他因为参与永王李磷幕府事而遭到了贬谪,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桐梓县一带)。这首诗大概是李白刚被流放时所作。据说,他的朋友辛判官在和诗人对饮时,不断地安慰他,于是李白慷慨高歌,借此向他排遣自己的郁悒之情。
这首诗歌是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平、不甘以及对过去荣华富贵的怀念。在诗中,他用“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来描述过去的美好时光,用“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来表达对自己过去的豪华和风度的自豪和坚定。然而,他的命运却因为政治斗争和变故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圈子,被流放到荒远之地,心中充满着孤独、失落和愁苦。最后,他问道:“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表达了他期盼政府特赦自己、回归故乡的渴望。
这首诗作品不仅展现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斗争和官场规则对普通人命运的影响。它是一件富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文学珍品,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诗文: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