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王建是中唐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主要活动在唐德宗和唐宪宗两朝期间。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租庸调法被改变为两税法的转折时期。两税法被官方宣传为纠正租庸调法赋税过重的弊端,唐德宗还曾下诏令称“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实际上两税法推行后,横征暴敛并没有减少,给农民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各种莫名其妙的奉进、宣索等行为不断加剧了农民的痛苦。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建写了不少反映农民苦难的诗篇。他用细腻的笔触,真实地刻画了农村人民在丰收时节却无法享受自己劳动所得的痛苦和无奈。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困境的关注和呼吁,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村百姓的艰辛生活。
王建的文学作品,是对当时社会底层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对时代风貌的历史见证。他的作品,不仅呈现出当时底层人民的真实形态,更是反映了中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特征和变化。
诗文: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