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王建的乐府诗《苦寒赋》真实地揭示了中唐时期农民所处的困境,以及封建压迫对他们生活的摧残。全诗分为四个层次,通过对不同场景、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农民丰收后却无法享受劳动果实的痛苦和无奈。
首先是第一层,描绘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和愉悦,写男男女女因为收成好而欣喜万分,说话也温和悦人。这些喜悦之声和笑容显示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欢乐,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是第二层,通过具体形象暗示农家喜乐之因,即夏粮和夏茧的丰收。五月艳阳下,织妇面对麦香中的热风也觉得清凉宜人,快乐地抽丝织素;同时,在檐头缲车上,夏茧翻滚作响。这些描写令人感受到农民收获的欢欣,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珍视之情。
第三层以“喜盈盈”一词为关键词,通过具体描述农民喜悦的场景,表现了他们对自己收成的珍视和喜爱之情。比如,农家妇女穿上鲜艳的红衣,在菜园里采摘豆角;孩子们在地里玩耍,不时欢笑着拔起一根新鲜的葱。这些平凡而生动的画面,深深打动着读者。
最后是第四层,通过写夏粮夏茧被官府劫掠的事实,暴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王建在文中用批判的语气直接揭示了这种残酷的现实,让人感到无奈和心痛。
整篇诗歌虽然字数不多,却通过具体场景和细致描写,展现了当时农民的苦难和痛楚,同时也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不公和残忍。王建通过这首诗歌,发出了对社会正义和人道主义的呼吁,呼吁当时的统治者能够关注和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诗文: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