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杜荀鹤、侄子、书堂、题诗 [[1](https://so.gushiwen.cn/authorv.aspx?name=%E6%9D%9C%E8%8D%80%E9%B9%A4)] 杜荀鹤,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宫词。他的诗歌清新明丽,文采斐然,被誉为“此中翘楚”。此次所题的这首诗,是他为自己的侄子的书堂所题写的,也是他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得很多读书人走向了都市,京城更是聚集了大量杰出的人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杜荀鹤作为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对于家庭教育的推崇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富有深度的体验。他所写的这首诗,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侄子的关心,更是希望借此来表达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和启示。 这首诗的内容,正是从杜荀鹤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出发,向侄子阐述了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以“一斛珠、百炼钢”为比喻,告诉侄子要在顺境和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并勇敢面对挑战。这些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于侄子成长的深刻期许和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杜荀鹤本人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将知识、智慧和情感相融合,使之成为一种全方位的教育。 综上可见,这首诗是杜荀鹤为自己的侄子所题写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和推崇,以及对于侄子成长的期许与关心。这样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更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深刻探索和启示。


诗文: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