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弟侄书堂》拼音译文赏析

  • zhí
    shū
    táng
  • [
    táng
    ]
  • shì
    qióng
    dào
    qióng
    luàn
    shí
    hái
    jìng
    shí
    tóng
  • jiā
    shān
    suī
    zài
    gān
    zhí
    cháng
    xiū
    fēng
  • chuāng
    zhú
    yǐng
    yáo
    shū
    àn
    shàng
    quán
    shēng
    yàn
    chí
    zhōng
  • shào
    nián
    xīn
    zhōng
    shēn
    shì
    xiàng
    guāng
    yīn
    duò
    cùn
    gōng

原文: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及注释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为什么住在贫穷的地方,却能拥有富足的精神生活,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能与平静的时代一样。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虽然家乡在战乱之地,但弟侄们仍然坚持修习礼乐之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窗外竹影摇曳,映照在书案上;野泉的声音流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年轻时要努力奋斗,一生都要如此,不要浪费光阴,也不要懒惰无所作为。
注释:
何事居穷道不穷:无论处于贫穷困苦的境地,仍要坚守道义不动摇。

乱时还与静时同:无论处于动荡的时期还是平静的时期,都要保持一贯的态度和行为。

家山虽在干戈地:虽然家乡处于战乱之地。

弟侄常修礼乐风:弟侄们常常修习礼仪和音乐之道。

窗竹影摇书案上:窗外竹影摇曳,映照在书案上。

野泉声入砚池中:野泉的声音流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年轻时辛苦努力,终身都会有所成就。

莫向光阴惰寸功:不要在光阴荏苒中懒惰无为,要不断努力,积累寸步的成就。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简析了杜荀鹤的诗作,旨在告诫年轻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少年时期扎下事业的根基。文章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教诲和警示,说明了在青年时期的付出和努力都将成为未来成功事业的基础。同时也提醒年轻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宝贵的时光,以及寸寸失去的机会与成果。通过这首诗,杜荀鹤深刻阐述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呼吁年轻人通过日积月累的努力和付出,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终身事业规划。 简析详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荀鹤赞颂其书房主人侄子精神风貌的一首诗,通过对侄子勤奋好学、信守道德规范以及视觉与听觉上的描述,将一位高洁品格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通俗浅近,没有任何雕琢痕迹,令人产生一种质朴自然的感觉。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诗人使用了形象生动的词汇和形容,将绿竹、泉水、书案、砚池等元素融入其中,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在艺术特征上,这首诗体现出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杜荀鹤作为唐末时期的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注重反映民生疾苦和揭露弊政,这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通过对侄子的赞美,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刻苦勤奋、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并希望能够劝诫每个人不要荒废时光、努力学习。 总之,这首诗不仅在语言和形象描写上堪称一绝,更是体现了杜荀鹤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和他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杜荀鹤、侄子、书堂、题诗 [[1](https://so.gushiwen.cn/authorv.aspx?name=%E6%9D%9C%E8%8D%80%E9%B9%A4)] 杜荀鹤,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宫词。他的诗歌清新明丽,文采斐然,被誉为“此中翘楚”。此次所题的这首诗,是他为自己的侄子的书堂所题写的,也是他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得很多读书人走向了都市,京城更是聚集了大量杰出的人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家庭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杜荀鹤作为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对于家庭教育的推崇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富有深度的体验。他所写的这首诗,不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侄子的关心,更是希望借此来表达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和启示。 这首诗的内容,正是从杜荀鹤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出发,向侄子阐述了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以“一斛珠、百炼钢”为比喻,告诉侄子要在顺境和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并勇敢面对挑战。这些字里行间蕴含着对于侄子成长的深刻期许和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杜荀鹤本人教育孩子的态度和方法,将知识、智慧和情感相融合,使之成为一种全方位的教育。 综上可见,这首诗是杜荀鹤为自己的侄子所题写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和推崇,以及对于侄子成长的期许与关心。这样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更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深刻探索和启示。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1. 弟侄:指弟弟和侄子,泛指亲族。 2. 儒家思想:儒家的思想体系,以仁爱、礼治、中庸为核心。 3. 砚台:用于挥毫涂抹墨色的工具,通常是由石头制成,中间凹陷,可以盛水。 4. 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形容墨汁清新,如同野外清泉潺潺流淌的声音。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出身于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他曾经考取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他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官至翰学士知制造。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但是他恃势侮易缙绅,引起众怒,欲杀之而未及,最终卒于天祐初。他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其事迹可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