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皋闲题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在元丰二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因与当时主张变革的王安石持不同政见,作诗讽刺新法而被捕入狱。其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职位。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失落,相反,他在黄州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并沉浸在山水之间,畅怀诗歌才华,感怀江山,抒发郁闷心情。 苏轼从事农耕和游玩,成为他创作的背景,不但丰富了他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他推崇自然,爱山爱水的品性。他所创作的《草木犹如人》、《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篇章,都以黄州的山水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抒发了他对身世变故的心路历程。这些作品,不仅流传千古,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杰作。 苏轼在黄州度过了约三年的困境生活,但他并没有沉沦于失意和挫折之中,反而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寻求安慰和救赎,也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他的这段经历,也成为后人品读苏轼文学的重要背景,更是对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进行了生动和深刻的描摹。


诗文: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