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由使契丹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苏轼写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的诗,当时他已经54岁,并且担任了龙图阁学士,出任了杭州知州。同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则被迁任为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同年八月,苏辙奉命前往辽国,庆贺辽主生辰。对于身为弱小国家的宋朝来说,每年都需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且每逢辽主生日,还要派遣使臣进行庆贺。这样的情况让许多人感到羞愧和屈辱。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送别弟弟苏辙,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劝诫苏辙,要尽量减少进贡和礼节上的屈辱和损失,同时也提醒自己和苏辙要坚定守卫国家安危的意志,在国家面临困境时,要更加珍惜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家园和未来前途的担忧和关怀,以及对弟弟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慰藉和鼓励。 苏轼的这首诗言简意赅,却富有深情。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及个人使命的不屈和坚定,不仅体现了当时诗人的爱国情怀,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文: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