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及注释:
云海相望寄此身,因为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汉字译文:
云海相望,我寄托了自己的身躯,因为远方的旅途更需要擦拭泪水。
我不怕在狂风暴雪中行驶,只为让天下英雄知道凤凰和麒麟的存在。
回望沙漠,看见禁月清晰明亮,湖山之间,仿佛梦见了武林春色。
如果单于问起你的家世,不要说你是中朝的第一人。
注释:
云海:广阔的云层和海洋。
寄此身:把自己的身体寄托在这广阔的天地之中。
那因远适更沾巾:因为远行,更需要擦拭泪水。
不辞驿骑凌风雪:不怕风雪,不畏艰险。
要使天骄识凤麟:要让天下英雄知道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沙漠回看清禁月:回望沙漠,看到明亮的月光。
湖山应梦武林春:湖山之间应该是武林的春天,即武林繁荣昌盛的时期。
单于若问君家世:如果单于问起你的家世。
莫道中朝第一人:不要说自己是中朝第一人。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苏轼写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的诗,当时他已经54岁,并且担任了龙图阁学士,出任了杭州知州。同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则被迁任为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同年八月,苏辙奉命前往辽国,庆贺辽主生辰。对于身为弱小国家的宋朝来说,每年都需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且每逢辽主生日,还要派遣使臣进行庆贺。这样的情况让许多人感到羞愧和屈辱。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送别弟弟苏辙,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劝诫苏辙,要尽量减少进贡和礼节上的屈辱和损失,同时也提醒自己和苏辙要坚定守卫国家安危的意志,在国家面临困境时,要更加珍惜和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家园和未来前途的担忧和关怀,以及对弟弟未来可能面临的种种困境的慰藉和鼓励。
苏轼的这首诗言简意赅,却富有深情。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及个人使命的不屈和坚定,不仅体现了当时诗人的爱国情怀,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我:指苏轼本人。
寄身:指流放到黄州的经历。寄居他乡,无家可归。
云海:原指黄河、淮河,后来用以形容辽阔海洋。
遥遥相望:相距甚远。
泪湿衣巾:形容眼泪如雨下。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指派往辽国作为使节的司马光。
不辞劳苦:不怕吃苦。
充当:担任。
异族:指辽国。
朝廷杰出的精英:指当时朝廷的得力干将,可能指自己或其他官员。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沙漠:指西北边疆。
留恋:思念。
京都:指东京,即今天的北京。
湖山:即南方的湖泊和山脉。
杭城:指临安,今天的杭州。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辽国国主:指辽道宗。
家世:身世背景。
朝中第一等人物:指当时的宰相。
苏家门庭:指苏轼本人。成语“门庭若市”之原型。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