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及注释:
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开放在竹林外,只有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温暖,鸭子们早已知晓。
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遍布地面,芦芽短小,
正是河豚欲上时。此时正是河豚欲上游的时候。
注释: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面有几枝桃花。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江水温暖,鸭子们早已知道。这句话表现了自然界的智慧。
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遍布地面,芦苇还很短。这句话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正是河豚欲上时:现在正是河豚上游的时候。这句话表现了春天的特点。
译文及注释详情»
句解:
这段文段描述了诗人苏轼观察竹林中的桃花,通过描写桃竹相衬的景象、揭示季节和生机的氛围来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他认为桃花这样美丽的存在,是因为竹林的稀疏让它们得以被看见,特别是在春天这个有无限生机和潜力的季节中。苏轼还引用了“鸭知水暖”和“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生命的敏感性。同时,他还通过描写地面上蒌蒿满地、芦苇抽出嫩芽的情况,展现了万物逢春气象新的场景。整个文段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贴切的实写,展示了苏轼的洞察力和诗意笔墨的魅力。
句解详情»
鉴赏:
描绘的是一个初春江河景,苏轼通过自己独特的构思和诗歌表达能力,将原画所描绘的春景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先,诗中描绘了竹林外桃花初放,并在水中游戏的鸭子,这些具体的形象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景象。接着,苏轼通过描述河滩上的蒌蒿和芦笋抽芽,以及河豚上市的时间,补充了整个生态系统的景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最后一句“沿潮水而上的时节”,则通过与原画中没有出现的元素进行联想,使整首诗更具有想象力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其次,苏轼的语言技巧也很独特,他使用了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与画面相结合。比如,“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句,诗人通过对桃花颜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再比如,“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平湖渔火寒”这一句,通过对江流和月色的描绘,将整个画面的氛围和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环境中的清新与宁静。
总的来说,苏轼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技巧和构思,将原画中的春景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并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意境,令人陶醉。这正是一首好的题画诗应该具备的特点,既扣合绘画主题又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鉴赏详情»
赏析一:
这篇赏析一描述了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图》。苏轼受惠崇之邀,为其所画“春江晓景”题诗,诗中描绘了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以及归鸿等自然景观,其中还提到了对河豚的遐想。
文章中介绍了惠崇是宋初九诗僧之一,擅长画水乡和描绘飞禽走兽,因此得到王安石的高度评价。苏轼则是该画作的作者,此诗以小景点出名,并成为惠崇名画的配套赏析。
文章还提到了毛希龄对苏轼的批评。毛希龄认为苏轼在这首诗中错误地使用了“鹅”,因为“春江水暖,定该鸭知”。不过,文章指出,“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已经说明了在春天,万物皆有感,都会对春天的变化有所反应。同时,毛希龄也被认为是一个挑刺的人,多次攻击当时的知名士人朱熹。对于苏轼来说,毛希龄已经是很客气的了。
总之,这篇赏析一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一幅名画和与之相关的名诗,同时也展示了艺术、文学和历史的相互交织,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文化体验。
赏析一详情»
赏析三:
苏轼的这篇诗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用诗人笔下初春的景象,传达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和喜庆气氛。在此情境中,诗人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将春天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开篇先写身边,提到初春大地复苏时,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桃树上也早已开放几枝鲜艳的桃花,诗人运用了视觉感官来传递春天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转向江中,写到期待了整个冬季的鸭群终于可以下水欢嬉玩耍,让读者感受到春天不仅带来了色彩,更带来了生命力。随后,诗人进一步写到春江水的滋润,让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芦芽吐尖,春天孕育着生机万千的生命。最后,诗人引出河豚肥美上市,更是表明春天的丰收和喜悦。
笔者认为,苏轼在这首诗中从身边小事到大自然,再到人间世态,将春天的元素展现得十分立体,通过一种亲切自然的方式传达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和喜庆气氛。整篇诗意态度洋溢着生活的欢乐,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春天赏析诗作。
赏析三详情»
赏析四:
《春江晚景》是惠崇的得意之作,虽然原画已经失传,但从文人墨客的描述中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这幅作品所描绘的是江边竹林、桃花和暖水,以及其中游弋的鸭子。这些元素在诗歌和画面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将静静的江岸上绿竹和点缀其上的三两枝桃花交相辉映,展现出桃花报春的美景。诗句中的“三两枝”为作画提供了实在素材,这种“诗传画外意”的策略在宋代十分常见。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的是江水清澈,中游的鸭子尽情地游戏嬉戏,形象生动。其中“鸭先知”也是一种运用生动富有的修辞手法,让读者联想到春水温暖和鸭子舒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竹外桃花”和“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主题,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描绘得十分细腻。惠崇善于表现小景,以线条勾勒出江岸、鸭子、竹叶和桃花,并利用淡雅的笔墨调配,将花树草虫的形态似乎同群山、大海融为一体。
总体而言,《春江晚景》是一幅凝聚着春日气息和生机的清新之作。它不仅表现了惠崇的绝艺,更通过诗歌与画面相结合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诗情画意的完美融合。
赏析四详情»
赏析五:
这首诗就是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它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以惠崇《春江晚景》为题材,通过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简短的描写,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在没有画家画出水温冷暖的情况下,却又将其描绘得如此形象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苏轼在创作这首诗时,也表现了他幽默的想象力。他在诗中描绘了画外的事物——河豚欲上,为图中的画境增加了一丝初春的气息,使整幅画作更具有丰富的意境。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江景,还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在诗的结尾,作者劝人不要忘记生命的短暂,并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匆匆流逝的感叹。整首诗既抒发了作者对于江景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
总之,这首诗既有精致的词句,又有优美的意境,极富艺术感染力,成为传世佳作。通过苏轼的笔下,我们不仅能看到一幅美丽的江景,也能领略作者内心的思维和感情。
赏析五详情»
赏析二:
诗中提到的荻花、柳絮同样也是南方春季的特色食材。
这首诗题画得当,妙趣横生,通过诗意的描写与联想,使读者深刻体验到了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境,同时也展现了诗歌表现力超越形式艺术的特点。苏轼在诗中引用了南方春季时令的文化元素,如荻花、柳絮等,营造出了一个温暖、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前三句的描述在画和诗的维度上都有了恰当的体现,而最后一句则将描写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不仅增加了一种美感,也展现了诗人精确的物理知识。总之,这首诗既展现了画作的视觉美感,又拓宽了审美的层次,是一首优秀的题画诗佳作。
赏析二详情»
创作背景:
苏轼是中国宋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1085年,苏轼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当时的官员惠崇所绘制了两幅《春江晚景》的题画,而后又以此为基础写下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据不同的记载,有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无论如何,这首诗以其深刻而细腻的描写方式,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诗中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江水波光粼粼的美景,以及伴随着这美景而来的各种生命活动,如渔船、水禽等。
这首诗作既充分展示了苏轼丰富的艺术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又彰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其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明确态度。此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一幅鲜活的生命写照,反映了苏轼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lóu hāo),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正上市场的季节。
注释:
- 竹林:以竹为主的林地;
- 桃花:桃树开花;
- 鸭子:水禽类鸟类;
- 游戏:玩耍、嬉戏;
- 察觉:发觉、感知;
- 江水:江河的水流;
- 回暖:气温回升;
- 河滩:河边的土地;
- 蒌蒿:又名菰菜(gū cài),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 芦苇: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湖泊、沼泽、河岸等水边地带;
- 抽芽:新芽逐渐出现;
- 河豚:一种海洋和淡水中的食用鱼,俗称“刺身”、“河鲀”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颖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郑县)。一生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带、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