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韩愈、董邵南、游河北、送别赠序 这篇文学作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送别赠序,题目为《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和董邵南都是唐朝的文学家,董邵南是韩愈的好友。这篇序列载于韩愈的《集部》中,成书于唐代中期 。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名士离开故乡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据传,董邵南是一个品学兼优,人称隐贤的人物。然而,他并非是一名“有志之士”,而是选择了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唐代社会重视儒家思想,强调品行、礼法、道德,这些与隐者思想有关的特点在文章中得到了体现。韩愈在序言中多次提到董邵南的品德,反复强调他的节操和品行端正。同时,韩愈也表达了对董邵南的惋惜之情,认为他若是能够在官场上发挥才华,必将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此外,《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韩愈在序言中用诗文赞美董邵南,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爱戴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认为友情可以超越时空,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展现了唐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不同方面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这篇文章以叙事、议论、抒情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篇文学名篇,被广泛传颂至今。[[1](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A9%E6%84%88/127407)][[2](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A3%E9%82%B5%E5%8D%97/6071718)]


诗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