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拼音译文赏析

  • sòng
    dǒng
    shào
    nán
    yóu
    beǐ
  • [
    táng
    ]
    hán
  • yàn
    zhào
    chèng
    duō
    gǎn
    kǎi
    beī
    zhī
    shì
    dǒng
    shēng
    jìn
    shì
    zhì
    yǒu
    huái
    怀
    bào
    shì
    zhī
    yǒu
    dǒng
    shēng
    miǎn
    zaī
  • zhī
    shí
    gǒu
    qiáng
    rén
    zhě
    jiē
    yān
    shěn
    yàn
    zhào
    zhī
    shì
    chū
    xìng
    zhě
    zaī
    rán
    cháng
    wén
    fēng
    huà
    è
    zhī
    jīn
    suǒ
    yún
    xié
    ?
    liáo
    zhī
    xíng
    zhī
    dǒng
    shēng
    miǎn
    zaī
  • yīn
    yǒu
    suǒ
    gǎn
    weí
    diào
    wàng
    zhū
    jūn
    zhī
    ér
    guān
    shì
    yǒu
    shí
    gǒu
    zhě
    weí
    xiè
    yuē
    míng
    tiān
    zài
    shàng
    chū
    ér
    shì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及注释
燕赵古时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考中进士,多次不得志于官府,怀抱利器,郁郁不得志于此土。我知道他必定会有所作为。董生要加油啊!
虽然你没有得到时机的眷顾,但是那些追求义强仁者都会爱惜你。何况燕赵之士出于本性的更是如此!但是我曾听闻风俗和文化都会改变,我不知道现在是否与古时相同?只能以你的行动来卜测。董生要加油啊!
我因为你而感到一些情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是否还有昔日屠狗者的存在?请你替我谢过他们:“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
燕赵:指古代的燕国和赵国,现在的河北和山西地区。
多感慨悲歌之士:指燕赵地区的文人墨客,他们多情感慨,善于写悲歌。
董生:指古代董仲舒,他是汉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进士:指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是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官员。
有司:指官僚机构。
利器:指才能、学问等。
郁郁适兹土:指在这片土地上郁郁不得志。
勉乎哉:表示鼓励、激励的语气。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指只要你追求正义、强调仁爱,就会得到人们的爱戴和关注。
风俗与化移易:指社会风俗和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行卜之也:指进行卜筮,寻求神灵的指引。
吊望:指祭奠、悼念。
屠狗者:指古代的屠夫,屠狗是他们的职业之一。
明天子在上:指天子明察事理,能够看到人们的才能和品德,因此可以出仕做官。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历史性,它既是一篇送别赠序,也是韩愈为削藩平镇和廉颇之辈口诛笔伐的政治文章。 在文章中,韩愈表达了自己对于唐朝的统一和对“怀才不遇”的感慨。他主张削藩平镇,认为跑到藩镇投靠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然而,对于董邵南这位隐士来说,他并非背叛国家的“从贼”,而是因为“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而失望,选择离开去寻求发展机会。 面对这样的情况,韩愈既不能赞成他去,也不能阻止他去,最终在文章中以“不忍相留”作为情感宣泄。同时,韩愈也不遗余力地赞美董邵南的仁风道德、隐逸高洁,体现出韩愈对于诗人高尚品行和才华的敬仰。 总的来说,《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韩愈前所未有的“压倒性的抒情”,以及对于境遇相似的人物的感同身受,表现出了韩愈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这篇文章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是韩愈在当时时局的背景下对于唐朝统一的思考和主张。 赏析详情»


创作背景
韩愈、董邵南、游河北、送别赠序 这篇文学作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送别赠序,题目为《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和董邵南都是唐朝的文学家,董邵南是韩愈的好友。这篇序列载于韩愈的《集部》中,成书于唐代中期 。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名士离开故乡的情景,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化的特点。 据传,董邵南是一个品学兼优,人称隐贤的人物。然而,他并非是一名“有志之士”,而是选择了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唐代社会重视儒家思想,强调品行、礼法、道德,这些与隐者思想有关的特点在文章中得到了体现。韩愈在序言中多次提到董邵南的品德,反复强调他的节操和品行端正。同时,韩愈也表达了对董邵南的惋惜之情,认为他若是能够在官场上发挥才华,必将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此外,《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韩愈在序言中用诗文赞美董邵南,表达了自己对好友的爱戴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认为友情可以超越时空,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总之,《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以优美的文学语言展现了唐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不同方面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这篇文章以叙事、议论、抒情的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篇文学名篇,被广泛传颂至今。[[1](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F%A9%E6%84%88/127407)][[2](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A3%E9%82%B5%E5%8D%97/6071718)]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赵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 注释: 燕赵: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国家,指今天的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 豪杰之士:指有胆有识、重情重义的杰出人物。 董生:指明代文学家董其昌。 进士考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科举之一,是取得官员身份的必经之路。 不得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成就。 杰出的才能:指董其昌在文学领域的造诣非常高。 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伦理、尊崇仁义的人。 风俗:指某地区的习惯、习俗。 教化:指文化、思想的教育和引导。 姑且:表示暂且或暂时。 测定:指观察、检查,以确定情况或者结果。 乐毅:春秋时期鲁国将领,被誉为“兵家大师”。 墓:指乐毅的坟墓。 集市:指市场。 屠狗者:指跟随乐毅的义士。 埋没在草野的志士:指跟随乐毅的义士,他们在战乱中永远消失在草野之中。 圣明的天子:指君主具备高尚的品德,持有智慧和能力,善治国家。 为国家效力:指在官场上工作,贡献自己的才能。 译文及注释详情»


韩愈简介
唐朝 诗人韩愈的照片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文,世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是当时古文运动的推行者,合称“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散文、诗,均有名。著作收录《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