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一首诗,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却被各界传颂不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也是中国读书人所秉持的观念。中国的读书人一直视阅读为积累知识和增长学问的重要方式。阅读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经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让人脱离低级趣味。
这句话中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整句话的重点在于“自”,即强调绚烂的气质是由阅读带来的必然结果。根据苏轼送别董传的情况来看,“气”并非单指读书带来的儒雅之气,更重要的是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乐观。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中依旧“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苦难中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虽贫穷,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囊空不办寻春马”这句话足以证明这一点。
总之,苏轼的《和董传留别》通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深入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彰显了中国读书人所崇尚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送别董传表达了在人生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乐观,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修养和精神力量,是一篇值得玩味和感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