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家别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杜甫的“三吏三别”之一,是他在公元759年三月所作。在那个时期,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情况非常危急。为了尽快补充兵力,当局实施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征兵政策。杜甫亲身目睹了这些现象,深感矛盾和痛苦,因此写下了“三吏三别”的六首诗作。 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紧张,国家将士的生死存亡都令人担忧。面临国难,国家只能采取强硬措施来增加兵力,而杜甫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他看到了这种措施对平民百姓造成的疼痛和不幸。他用诗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写下了这些极具震撼力和反击性的诗篇。 “三吏三别”六首诗作,其中之一便是这首,它从人性和社会制度两个方面出发,揭示了苦难和悲欢离合,通过对战争和政治现实的强烈反叛,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深刻思考,也对历史和现实的揭示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总之,这篇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艺术才能,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情况的观察和思考。在文学史上,这是一件不可忽视的杰作,它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依然影响和启发着我们今天。


诗文: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