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的结构

结构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描绘了自己出游途中所见的孤山寺景色,呈现出一幅宁静、优美、自然的春日图画。 首联中,白居易从宏观上着眼,勾勒出湖面辽阔、云脚低垂的初春景象。他用“初平”形容春水处于初涨状态,远望与岸齐平,通过景象来体现春日生机。他接着写道“云脚低”,形容白云低垂像脚一样直接下至湖面,勾勒出湖上景致,使此幅图画更加自然逼真。 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具体景物的描写。首先写到燕子:“燕子飞时,绿水人家”,形象地描绘了燕子在湖上飞行,营造出春日景象。接着描述莺啼花落,“莺啼燕语,花落知多少”,用对仗的手法,将莺和燕的动态与花的飘落结合起来,再现了春日景色。最后,则写到草色渐行远,“草色渐行远,背风送之舟”,描述了草木渐绿,逐渐离人眼帘,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受。 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精准,对仗工整,语言生动自然。诗人通过对湖岸、草地、植物、昆虫的描写,形成了一幅优美自然的春日图画。同时,他在诗中运用了典型与分类相结合的手法,将四种春景进行组合,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此诗表现了唐代诗歌风格的特点,既符合格律之规,又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


诗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关标签:写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