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中八仙歌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杜甫的一首诗——《饮中八仙歌》。据史料记载,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天宝五年(746年),当时的杜甫初到长安,与其他七位诗人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相识相交,被称为“酒中八仙人”。这些人都在长安生活过,而且彼此间性格豪放、旷达,嗜酒好饮,所以被称之为“酒中八仙人”。 据说,杜甫写这首诗是为了描绘这八位诗人的肖像。他通过描写每个人的饮酒风貌、性格特点等方面,展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和风采。这首诗选材独特,语言清新,表现出八仙人的豪放不羁,也反映了唐代文化独有的特点。 总的来说,杜甫的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它记录了唐代文坛上一群特立独行的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创作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以及人们追求自由、豁达、潇洒的文化心态。因此,这首诗不仅是杜甫的杰作,也是唐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赞颂。


诗文: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斗酒一作:一斗)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相关标签: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