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
法为主,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较来凸显中心思想。具体来说,第一段使用了对铭的解释和对陋室的描绘相互呼应的方式,使读者更易于理解陋室铭的主旨;第二段则是以山水与仙龙的比较来引出陋室与德馨的关系,将德馨二字作为陋室不陋的原因加以解释,同时也突出了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三段则是通过对自己写作时的反复推敲与平时积累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写作的严谨态度。
此外,文章还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第二段中的仙龙比喻主人的道德品质,使陋室在仙龙的映衬下更显灵秀;第三段通过“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这一排比句,生动地揭示了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总的来说,“比”的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相得益彰,使《陋室铭》这篇小文成为了一篇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诗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