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在兵荒流离的晚年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悲壮与感染力的诗篇,这其中就包括了《登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据黄鹤注记载,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三年(768年)冬天,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此时正值国破家亡的艰难时刻,杜甫也像许多其他的流亡者一样面临着无家可归和生活极度困难的境地。尽管处于这种危难之中,杜甫却仍然保持着强烈的报国之心,在诗中流露出对祖国未来的深切忧虑和思考。
在此时期,杜甫的身体也日益衰弱。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精神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创作出了众多气魄宏伟、情感激昂的诗篇,表现出他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杜甫的《登高》一诗,以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为材料,表现了他对时代动荡和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同时也抒发了他对祖国未来前途和人民疾苦的浓郁情感。这首诗具有悲怆而宏伟的意境,充满着强烈的报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文: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