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春思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家喻户晓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此次要介绍的作品《如梦令》,是苏轼在元祐元年(1086)春所作,背景是在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苏轼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一直居住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共计四年零两个月,期间他一方面在州城东门外垦辟了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躬耕其中,并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苏轼一度寄托了对文学创作和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他看到了自由和希望,同时也深感对旧日的思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然而,在京城官翰林学士期间,虽受重视,但既与司马光等在一些政治措施上议论不合,又遭程颐等竭力排挤,心情并不舒畅,因此一再表示厌倦京官生涯,不时浮起归耕念头。正是出于这种情感的反应,苏轼才创作了这首《如梦令》来抒发怀念黄州之情。这首词包含了苏轼对黄州生活点滴的回忆,以及他对清幽、淡泊田园生活向往之情的体现。在这首词中,苏轼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之中,将过去的青春岁月和田园风光一一呈现,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留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总之,《如梦令》是苏轼在贬居黄州期间所作的一首词,是他对逝去时光和故土的怀念之作。这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苏轼晚年词作的代表之一,深受爱好文学的读者们喜爱和推崇。


诗文: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